盡管中國企業(yè)對美國的“337調查”頗多微詞,但也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中美兩國在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日漸頻繁。濟寧商標注冊濟寧雨辰呼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知識產權,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在剛結束不久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兩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共同抵制貿易保護等方面達成了很多共識。
美國商務部副部長兼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大衛(wèi)·卡波斯,近日也來北京參加“中美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研討會”,從司法層面交流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就中美知識產權領域的相關問題,他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采訪。
《中國經濟周刊》:很多中國企業(yè)進入美國市場時會遭遇到“337調查”或知識產權訴訟,您對這些中國企業(yè)有沒有一些好的建議?
卡波斯:此類訴訟是很常見的,美國企業(yè)不只訴訟過中國企業(yè),也訴訟過歐洲、加拿大等其他國家的企業(yè)。而美國企業(yè)進入中國,也曾經受到過中國企業(yè)的訴訟。
我的建議很簡單:首先,中國企業(yè)在開拓美國市場之前,應當先在本國國內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最好進行法律咨詢,確定自己沒有侵犯到他人的知識產權,其中包括注冊商標、產品設計、專利發(fā)明等。第二,如果產生了沖突,看是否能夠庭外和解,這樣可以節(jié)省很多人力財力。同樣當美國公司進入中國之前,我也如此建議他們。
此外,中國和美國之間有一條“專利快速通道”,即PPA(專利保護協(xié)議),中美兩國的專利持有者可以在對方國家以很低的價格和很快的速度申請專利。因此,如果中國企業(yè)提前在本國獲得了專利,可以在進入美國市場時節(jié)省很多時間精力。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企業(yè)在美國申請專利需要花多少錢,多長時間?
卡波斯:小型企業(yè)申請專利初審收費大約為125美元,真正獲得專利證書大約需要200美元。這個價格是很便宜的。此外,美國目前申請專利的平均用時為16個月。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中美未來在商標領域的合作是否將進一步增強?
卡波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美國專利商標局之間有著良好的合作,并且在兩國的商標通用權方面達成了一系列共識。的確,中美之間曾就專利和商標等問題多次產生摩擦,但我相信未來會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
《中國經濟周刊》:中美兩國屬于兩種不同法系,在交流過程中是否存在困難?
卡波斯:事實上,我們此次在研討會上也提到,中美兩國的法律并沒有很大不同,我們都有著很現(xiàn)代的法律體系。來自中美兩國的知識產權領域的法律專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解讀更多的是相同,而不是不同。
《中國經濟周刊》:未來中美兩國都面臨著換屆選舉,在知識產權合作上是否會有大的政策變動?
卡波斯:這是未來的事,我無法預知。但我個人不認為會有大的政策變動,因為知識產權領域的長期雙邊合作不僅是一個政治決定,更是兩國推進本國科技創(chuàng)新、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驅動力。
《中國經濟周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2011年共發(fā)起“337調查”69起,其中涉及中國企業(yè)的26起,原因均為專利侵權。請問美國專利商標局和ITC之間是怎樣的合作關系?
卡波斯:ITC是獨立于政府以外的部門,我們和ITC沒有任何官方聯(lián)系,ITC進行“337調查”時也不和我們分享信息或交流意見。但私下里,兩個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朋友。